找到相关内容23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读《六祖坛经》

    戒定慧者,三乘之达道也。夫妙心者,戒定慧之大资也。以一妙心而统乎三法,故曰大也。无相戒者,戒其必正觉也。说摩诃般若者,谓其心之至中也。般若也者,圣人之方便也,圣人之大智也。今按:契嵩此文,一面提示《...

    钱 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0364268.html
  • 开山菲国 饮誉南洋——性愿大师年谱(五)

    十方无量众。” 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 根据性愿法师生前遗愿:马尼拉华藏寺为“菲律宾佛教乘愿安养院”落成,礼请香港元果、松泉、达道、吉峰、超尘五位法师抵寺启建万佛法会十天。安养院由蔡金枪、...

    秦启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865515.html
  • 孔圣论君子

    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!万物育焉!”致中和,人人就可以相处无害。君子之道,造端于夫妇,从家庭开始,推广到邻里社会以及天下。昕以说:“君子之道费...

    黄大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0266049.html
  • 诸经相貌速写(52)增壹阿含经第三十卷

    之大本也: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。有兴趣者,请参究袁焕仙先生所著《维摩精舍丛书》(老古版),他在该书的(中庸胜唱)篇中,禅儒并举,如珠走盘,精彩绝  且说尼挞子听了世尊的...

    周宏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0666247.html
  • 云南民间文化的传统美学精神

    云南民间文化的传统美学精神  □ 彭善秀 《文艺争鸣》 2006年第02期   一、“中和美”铸造了云南三传佛教美术的文化魂   1、“中和美”的文化精神与审美理想促成了云南三传佛教美术的独特形态“中也者,天下之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下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(1)儒家文化把“中和美”推向审美理想的极致。自先秦以来,中和美的理论不仅被上层建筑领域尊为宝典,同时被人们广泛推崇到审美的各个...

    彭善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0170109.html
  • 认识幸福 创造幸福

    主要侧重于解脱道。按照经典所分,乐包括有世间与出世间两大类。《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说有五种乐:  一、出家乐,出家乐者,谓世间之人,多诸业惑烦恼。出家达道,永断是苦也。二、远离乐,远离乐者,即初禅天之乐也...

    湛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370747.html
  • 儒释道世纪对话(一)

    道教的文化、道家的文化,就中国来讲,应该说是一个道的文化,应该说道是既有主体性又有包容性这样一个概念。所以按照道家来讲,老子讲就是要“自虚极”,自虚极才能够达道。庄子讲是要“为道极虚”,虚就是要包容。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771174.html
  • 慧远法师传二

    。二明出家以求志,变俗以达道,岂得与世典同其礼敬。三明求宗不顺化,“宗”谓泥洹不变,以化尽为宅。(“泥洹”,即“涅槃”,翻“不生不灭”。)“不顺化”者,其生可灭,其神可冥,冥神绝境,谓之泥洹,而不随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774308.html
  • “中和”之道对促进世界和谐的启示

    天下之达道也。”简言之,“中”为体,“和”为用。“中”是形而上者,“和”是形而下者。二者的统一就是“中和”之道。     一、“中”与“和”的文化内涵      中国的整部思想史都贯穿着“中”与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474823.html
  • “无可无不可”——孔子的人生智慧

    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 相反,对那些缺少圆融智慧而拘泥于具体教条的人,孔子称为“小人”。在《论语·子路》中,孔子说:“言必信,行必果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276628.html